上海音乐学院杨赛副研究员应邀来公司讲学

2019年11月7日晚7时,由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讲座之一在文法楼222报告厅顺利举行,主题为“潇湘诗韵与湖南风土”。本场讲座由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杨赛先生主讲,公司教授杨雨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助演嘉宾陈曼倚老师带领大家熟悉声韵、打开嗓音;之后更以精湛优雅的吟唱惊艳全场。杨赛老师在讲、演、唱三者间自如切换,传授了员工们《楚辞·沧浪歌》、《诗经·关雎》以及《大成殿雅乐奏曲迎神》等二十余首经典曲目。杨赛老师强调:“中国古代记谱法主要以工尺谱记载的古谱诗词将汉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充分融合,追求语感、情感、乐感、美感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中国式审美情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经过创造性转换后,必然能在世界艺术歌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洞庭之南,潇湘之浦,虽不是礼乐之都,也不是乐府重镇;然而,由于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远离礼教束缚,因而更加贴近情性,于周歌诗、汉乐府之外别开生面,成为江南歌诗的重要场域。杨赛先生准备了20余首传习曲目,按春、夏、秋、冬四时划分,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楚辞·渔父》中的《沧浪歌》开创了中国歌诗的渔父意象,为中国隐士构建了一个超迈自适的人文空间。柳恽《江南曲》在《诗经》后妃、《白头吟》卓文君、《胡笳》蔡文姬、《忆秦娥》秦娥之外,塑造了多情体谅的湘女形象,极具故事性,充满人性的光辉,别有一番风味。杨赛先生将宋、元、明、清古谱中收录的相关潇湘歌诗,还原其声况与情况,重构潇湘诗韵中的人文精神。

最后,杨赛老师、陈曼倚老师带领全场嘉宾和同学完整吟唱了《大成殿雅乐奏曲迎神》曲,会场余音绕梁、诵声朗朗;大家在音乐的洗礼涤荡中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江南美学精神与中国古谱诗词的魅力。

本场讲座设置了会后提问环节,与会员工踊跃提问、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见解独到而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公司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的同学们特别吟唱了宋祁《玉楼春》,杨赛老师给予了点评指导,讲座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撰稿:王雨墨)

2019-11-12 16:29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