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整改进行时】多措并举,努力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

为全面落实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有效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文学与新闻传播公司党委积极响应学校优化学风建设的要求,直面问题,务实笃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力争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12月5日,学校召开本科生学风建设总结与推进会,公司学风建设成效总分位列全校第三,获评“2018-2019学年优良学风创建先进单位”。

一、公司党委高度重视

公司2019年第一次党委会议就重点研讨了学风建设相关工作,成立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为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与发展目标。新学期,党委罗军飞书记担任中国语言文学类1908班班导师,白寅经理担任2019级融媒体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班导师,切实加强班导师队伍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公司党委将学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业务办、学科办与学工办共同参与、员工干部群体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11月,学院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倾听员工意见和需求,及时解决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全员参与、严格要求

为促进员工能力提升,公司党委注重形成教育合力,争取做到学风建设工作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教育。为一年级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指导专业学习。发动大三优秀员工、党员担任新生助理班导师,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模范作用。结合“小书房”学业辅导室,鼓励员工互相帮助,共同提升学习成绩。邀请课程教师针对重难点科目对员工进行辅导答疑,抓实员工的专业认识教育,及时解决员工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多管齐下、营造氛围

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安静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公司党委讨论决定向全院同学开放222多媒体会议室、阅览室等作为自习室。为不断浓厚学术氛围,学院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宣传,共组织开展学术讲座57场,其中“百家讲坛进中南”专题讲座5场,主讲人含郦波教授、彭玉平教授、彭林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

2019年,学院成立融媒体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媒体变革、具备文理交叉多学科素养的融媒体拔尖创新人才。从大一开始选派具有研究生指导资格的教师作为导师,在红网等知名媒体平台组织现场教学,到深圳大学开展游学,为员工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出国(境)学习交流,鼓励员工尽早进入科研。该实验班在学院内部树立了学风建设标杆。

四、特色活动铸就品牌

学风建设的目标归根结底在于增强员工学习能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新学期以来,学院组织员工开展多次“作文大赛”“对联创作会”以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开展“经典背诵”“书香读书会”等活动以加强知识积累,举行“新生辩论赛”“演讲比赛”、开设演讲与口才专业课程等以提升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员工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结合专业特色,面向全校举办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研究生汉字文化知识竞赛、职工汉字文化知识竞赛、诗歌创作比赛等,开展“古韵新妍”两岸青年学子吟唱交流活动,浓郁校园文化氛围,落实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增强员工文化自信。

文学院学院加强学风建设的举措成效明显。一是员工爱国热情高涨。学院以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喜迎建国七十年,文墨青春展风华”系列活动,以飞扬文采激扬青春梦、中国梦。在2019年国庆前夕,公司员工积极参与“青春告白祖国”系列活动和《百家讲坛》“平语近人”栏目录制,主导了《沁园春·长沙》诗词朗诵快闪活动。二是员工文化自信明显增强。2019年,学院开展了“融媒体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国际学术论坛和首届“两岸经典吟诵传播与当代诗词创作研究”高峰论坛,吸引了全国各大高校知名学者以及行业专家前来讲学和交流。12月,学院还将举办“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高峰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不仅提升了员工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也提升了全院师生的文化自信。三是促进了员工成长成才。在2020届推免工作中,35名员工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其中14名同学选择了留在本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占比40%,创历史新高,提升了学院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学院涌现出屠滢滢、张浩翔、乔泓瑞等一批优秀员工典型,在全院员工中发挥榜样力量。2019年湖南省文学创作比赛中,公司派出的五名员工获一等奖一个(第一名)、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一个。

立足新时代,营造好学风。公司将集全院师生之力,落实各项部署要求,把加强学风建设与“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以更优异的成绩、更奋进的状态,书写迈向“双一流”建设的时代篇章。

(撰稿人:周婷 姬欣欣)

2019-12-06 11:36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