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7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元龙教授为校内外近三百位师生带来了一个美妙、思辨的“安提戈涅的辉煌之美”的夜晚。此场讲座系威廉williamhill体育名师名家学术论坛系列讲座之庚子年第二讲,由威廉williamhill体育中文系汪奕君老师主持。
作为一出伟大的悲剧,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无疑具有多元可阐释性。在对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人将安提戈涅置于传统伦理学解读的抗辩中、在对拉康六经注我式文学批评的论证逻辑的颠倒中,马元龙教授逐步揭开安提戈涅的神秘面纱。
安提戈涅的辉煌之美源于何处?马元龙教授首先指出:乃源于她舍生忘死的一意孤行和决不妥协的欲望。安提戈涅的非凡之处在于她的毁灭是自愿选择的结果,完全出于主体的自由意志。这种难以承受的辉煌,也使她与绝大多数悲剧主角区别开来,成为一个让人难以理解而且不可承受的悲剧英雄。
接着,马元龙教授明确了波吕涅克斯的独特伦理价值的来源。它并非如黑格尔所言源于兄妹的特殊伦理关系,并非是对兄妹之间起源上亲密与成长后独立的失落的补偿,波吕涅克斯的独特性或唯一性仅仅来自象征秩序,即他是一个能指。他凭借这个能指在象征秩序中占据了一个位置,从而拥有了作为一个“人”不可剥夺的最基本的权利。于是“为什么安提戈涅宁死也要为波吕涅克斯举行葬礼”的问题也得到了初步解答:既不是因为歌德担心的乱伦,也不是黑格尔所认为姐妹对兄弟的义务是最高义务的看法,而是因为能指赋予了波吕涅克斯死后应得到安葬的权利。
更深入地,马元龙教授对安提戈涅的一意孤行作出进一步阐释。借助剧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术语:atè(埃特)——希腊神话中的伤害女神,他指出安提戈涅的辉煌之美来自于对埃特、对语言的超越。这种超越性的一意孤行,不仅不为捍卫神的法律,甚至也不为捍卫象征秩序赋予人的基本权利,而是主体服从于内心欲望的结果,这也是安提戈涅誓死要为哥哥举行葬礼的更深层次原因:死亡欲望,或说死亡冲动——一种超越大他者(语言)的纯粹欲望;一种突破语言之象征秩序,超越快乐(pleasure)原则,向能完全满足作为力比多存在的我们的物(Thing)和快感(jouissance)挺进的冲动。
最后,马元龙教授提醒我们注意,克瑞翁也不是城邦法律的守护者,与安提戈涅一样,同为追求快感的人。当他将共同体的善误认为是无限的法律和绝对的律令时,就已逾越象征秩序的界限,闯入了实在界。他的毁灭看似因为执着于城邦的法律,实则因为执着于自己的欲望。
会后,与会师生踊跃提问、积极留言,抛出许多见解独到而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得到马元龙教授细致入微又鞭辟入里的解答。讲座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何蕊(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新院中文系16级本科生)
2020-06-11 09:37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