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下午,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张梦翰研究员应邀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语言演化的跨学科研究”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龙丹副教授主持。
首先,张梦翰研究员就语言演化中“演化”这个词进行讲解,由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引入,进而讲到与人类演化历史相关的四个主要学科:遗传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和语言学,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不同的学科对史前历史的推断都存在差异,能够回答出的人类历史长短也各不相同,语言学研究的历史主要为一万两千年前的历史,在这个时期众多的农业文化开始产生、发展及传播,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采集狩猎语言、农业语言开始产生并使用,因此,一万两千年前对于语言学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张梦翰研究员引用了Cavalli-Sforza教授的一句话:“人类学、遗传学和语言学是一种综合体。”Cavalli-Sforza教授认为人类学、遗传学和语言学是研究人类发展三块非常重要的拼图。语言学最终想要研究的科学问题既:语言是何时、何地起源,并以何种方式演化?
随后,张梦翰研究员重点为我们介绍了演化语言学。演化语言学的核心以演化的理念来认识和研究语言。而语言演化本身就涉及多学科的内容,张梦翰研究员所供职的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就综合了不同学科来进行语言演化的研究。他以生物演化和语言演化的关系为例解释了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并且通过对比群体遗传谱系和语言谱系,得出在基因上比较相近的群体说的语言也有一定的相似性的结论。语言的演化虽然与基因、群体等多方面有关,但是也有自身的特性,从语言的纵向传递上看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较高的“遗传性”,从横向传递上看语言可以跨地区人群的借用,因此具有丰富的横向传递,可以导致语言混合,具有一定的“混合性”。张梦翰研究员还向我们介绍了三种研究语言演变的理论:语言演化-谱系理论、用基本词推测语言关系以及词源统计法和语言年代学,这三种方法间都存在继承和发展,并且衍生出了语言年代学这样一个看似很科学的学科,但是其实由于语言年代学强假设的局限性,基于传统语言年代学的时间估计并不可靠。
接着,张梦翰研究员为我们介绍解决语言演化问题的研究方法——贝叶斯系统发生学方法。这个方法诞生的时间只有二十几年,但由于其前提假设的宽泛性,使贝叶斯系统发生学方法在语言学及众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贝叶斯公式,我们能够建立系统发生树(谱系树),系统发生树的种类多样,归结起来共有三个大类,既单系树、旁系树和多系树。张梦翰研究员为我们具体介绍了贝叶斯系统发生学的应用,包括印欧语起源的探索、南岛语的扩散路径、汉藏语的演化以及通过贝叶斯系统发生学衍生出的系统发生地理学,虽然贝叶斯系统发生学在语言学研究中运用广泛且效果甚佳,但是,运用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方法估计起源地却具有不可靠性。
本场讲座张梦翰研究员将自己在语言演化跨学科研究方面的经验倾囊相授,在场师生听后受益匪浅。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张梦翰研究员都耐心地进行了解答。跨学科研究是当今学术研究的大势所趋,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交叉,这也是今后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次讲座还吸引了来自考古学、医学、计算机等其他学科领域师生的积极参与,影响广泛。
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新院中文系2019级本科生 郑乐灿
2020-06-28 08:41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