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由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百家讲坛进中南”系列讲座第九讲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于腾讯会议平台顺利举行。本次主讲人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教授应邀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杨雨教授主持。
讲座之初,赵玉平教授抛出“如何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引导思考,开启此次讲解。
首先,赵玉平教授以诗人杨万里的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子,并从中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第一,赵玉平教授以不同的角度做了一次全新的诗意解读:联系林子方和杨万里的官职背景,他指出,此诗表面单写“荷花”,实际却是杨万里在暗劝林子方“留下来”。由此,赵玉平教授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含蓄表达,并指出,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注重一个“悟”字。第二,赵玉平教授通过杨万里对林子方的好意暗劝,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特点:传统文化对人和人的互动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关注,并以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进行佐证。第三,以此例子,赵玉平教授指明,在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和暗示等待去进行解读和开发。
随后,赵玉平教授提到了中华文化中的“四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规则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且这四大关系分别对应着中国文化中的道家、儒家、法家及佛家。通过引经据典并联系现实生活,赵玉平教授指出,道家讲究与自然同频共振,注重返璞归真;儒家以“仁”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基础进行着人与人的互动;法家以规则为本位,需理清规则与道德间的关系;佛家讲明心见性,以不被外在束缚的智慧直达真理。
以这四大关系为基础,赵玉平教授借诸葛亮的《诫子书》,提出了三大人生智慧,分别是: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和综合素质。在情绪管理中,赵玉平教授强调了“宁静”与“淡泊”,并通过故事的形式提出了反问法、放大法、付出法、运动法等切实可行的情绪管理方法。在时间管理中,赵玉平教授以自身经历及生命数量化的方式使听众直观感受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在综合素质中,赵玉平教授指出道德素质和能力同等重要,并说明了自律和人际关系在综合素质提升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赵玉平教授提出“心智模式”的概念。什么是心智模式呢?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提升,一方面是行为训练,以中国文化的概念来说就是知行合一。在心智模式中,赵玉平教授强调了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尽责特征、自我悦纳、人际合作。以“五大人格理论”为理论支撑,体现了尽责特征在心智模式训练中的地位。其次,以疤痕实验为理论依据,强调了自我悦纳对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并提出了增强自我悦纳的方法。最后,赵玉平教授以《水浒传》中宋江的经历对人际与合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阐述,再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方法。
最后,赵玉平教授提出:“文化的重点在于‘化’,在于从生活中对文化进行理解”。通过对筷子所蕴含的文化的阐释,提出了中国文化的三大特点:方圆并用、一阴一阳、以繁育简。在读书方法论的角度,赵玉平教授提出了“先看作者,再读作品”,跳脱出作者偏好的读书方法,并在讲座的结尾,为同学们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希望共同将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在提问环节,同学踊跃发言,得到了赵玉平教授的细致清晰的解答。在本场讲座中,赵玉平教授以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引经据典的知识广度和创新实际的分析角度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听讲人均受益匪浅。
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新院中文系2019级本科生刘珊
2020-07-09 14:44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