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王晓红教授应邀讲学

2020年8月17日,中国传媒大学王晓红教授应邀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理解视频生产力的几个关键”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理白寅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晓红教授抛出问题:“今天视频越来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流量生产力,我们怎么来理解目前正在发生这些变化?”,引人深思。

首先,王晓红教授从“抖音海外版Tik Tok被美国政府封禁”、“近年来我国短视频领域快速发展”和“人民日报打造短视频的聚合平台”三个案例切入,表明了无论从当下的现实,还是从媒体融合的实践来看,视频化和视频生产力都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王晓红教授指出:从人类的影像发展的历史看,短视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用视频的方式来自由表达自己的一个时代。

接下来,王晓红教授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视频生产力的关键机制。一、全新的结构机制:视频文本化。短视频打破了电视“流”的线性结构,创造了新的叙事方式,可以像“词汇”一样,随取随用,自由表达。二、全新的功能机制:视频口语化。短视频成为我们的 “口语”,成为我们的社交语言。三、全新的交流机制:重返“面对面”的情景。视频所展开的“交流情景”不再是一个人的观看行为。而是多人、多场景、多任务参与其中、开放协作的实践过程。四、全新的创新机制:开放的价值共创。视频从技术上延展并且创新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最后,王晓红教授对视频未来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今天的视频传播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屏幕的传播,它会被作为一种信息流,一种生活流,一种商品流,被放置在一种多渠道的传播环境中。我们在整个的视频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中,必须要去考虑它的生产、消费、平台环境之间的它的互动关联。从实践层面来说,未来视频传播的方向一定是借助技术的力量,更好的服务于人的需求,包括人最微小的需求。从研究层面来说,我们要更好的去理解它内在的运行机制,从而能够帮助我们的从业者更好的来理解可能的走向,也更加应该帮助我们整个业态或者它的生态更趋向合理规范和良好健康的一种发展。

本场讲座,王晓红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为文新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度与高度并存的线上学术盛宴,使人受益匪浅。

赵小虎(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新院新闻与传播18级研究生)

2020-08-31 14:57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