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唐宁教授应邀讲学

2020年8月23日下午,江苏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唐宁教授应邀为公司师生带来了以“全媒体时代中国纪录片的价值发掘与国际传播”为题的讲座。本场讲座通过线上会议进行,由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理白寅教授主持。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白寅经理首先向唐宁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唐宁教授在影视方面的突出贡献和不俗成就。

唐宁教授从纪录片研究的核心观点、纪录片价值与价值构建、纪录片国际传播新策略三方面展开,层层深入,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纪录片的相关知识。首先,唐宁教授指出纪录片研究应向经典致敬,向经典靠拢,注重学习和研究经典纪录片,勇于确立经典的创作目标与志向。纪录片的精神在于记录真实、解密真相、追寻真理,因此应坚持生产、传播、运营相统一,致力于融合传播、立体传播和国际传播。纪录片创作与纪录片研究相辅相成,因此学者应坚持边研究边创作的形式,避免选择抽象、故事性弱的题材。创意与设计对纪录片而言极其重要,声画结合才能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唐宁教授还提出纪录片音乐是导演和观众之间心灵沟通的渠道,恰到好处的使用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细节串联成情节,情节演绎成故事,因此对细节的把握决定了纪录片的成败。这要求创作者在重视细节的基础上巧用细节,突出故事的戏剧性,并在合适的时间点自然使用特写镜头,避免滥用。

随后,唐宁教授从多维度介绍了纪录片的价值认识和价值判断。唐宁教授指出单纯基于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的立场来研究价值,必然导致不同的价值与判断。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思维方式、审美取向以及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必然促使人们对纪录片的价值判析呈现多元化。因此,纪录片的价值判断与评析要综合考量,在深入分析纪录片史的基础上,区别出纪录片不同于其他电影类型、专题片的价值特质,才能对其价值作出理性的比较分析。唐宁教授提出,只有深刻分析纪录片所记录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传播时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从艺术审美、思想启迪、文化传播、文化典藏、产业开发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审视,才能全面、准确领略一部纪录片的价值。纪录片的经典性就是其价值呈现的高度概括,离开经典性就无法谈论纪录片的价值。

另外,纪录片包含了六方面的价值,分别为艺术审美价值、社会教化价值、产业开发价值、文献典藏与文化传承价值、国际政治与文化交流价值、思想探索与创新引导价值。唐宁教授认为,对纪录片要综合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价值,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判断,充分认知并透过纪录片的力量来发现、开掘其价值。在谈及如何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进行价值构建时,唐宁教授提出了三个对策。一是对纪录片文献性、思想性、揭示性进行开掘,彰显纪录片的文献典藏与文化传承价值、思想探索与创新引领价值等;二是基于全媒体时代的文献纪录片叙事策略革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融媒体时代传媒产品传播规律,革新叙事策略和方法,从而彰显其国际政治与文化交流价值、艺术审美价值;三是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纪录片产业开发对策,应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开掘产业开发价值,彰显其穿越时空、地域和文化的传播力、渗透力与影响力。

最后,唐宁教授介绍了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的五要素。一是精准表达思想性是纪录片强化国际传播的核心,纪录片的价值在于通过艺术传达,表现创作者对所记录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现象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二是选准纪录视角是纪录片强化国际传播的基础。内容架构离不开纪录视角,确立纪录视角是纪录片内容架构的首要的基础性工作。三是将事实与情感演绎成引人入胜而令人感动的故事。四是注重影像、声音细节的表现力。细节包括影像的细节、文字档案的细节、人物采访时情绪的变化的细节等,而细节的表达在凸显思想性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五是在事实与真相的披露中彰显揭示性,揭示更深入的事实,引导我们用更深层的意识去判断、审视、反思,进而暗示某种社会批评。

唐宁教授对中国纪录片的阐述和介绍为众多师生带来了启发与思考,在互动环节,大家与唐宁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讲座的最后,白寅经理再次感谢了唐宁教授的精彩演讲并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价值所在,本次讲座于下午六时许圆满落幕。

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新闻与传播18级研究生 赵小虎

2020-08-31 14:58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