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下午4时,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谢晓明教授应邀在227会议室为公司师生带来题为“语言研究的四个意识”的讲座。讲座由公司李星辉教授主持,中文系刘青松、李明等教师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谢教授提出语言研究要有四个意识,即问题意识、求新意识、交叉意识和时代意识。然后,他围绕这四个意识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问题意识。谢教授认为问题意识是语言研究的起点,只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研究者才能找到研究的具体对象。谢教授举了两个例子,用以说明这一问题。首先,他从词的搭配对象、色彩意义等方面辨析了“讲话”“发言”“致辞”的异同;其次,他对“玉照”一词的来源、语域变化、使用地域、泛用化倾向、语义变化以及演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求新意识。谢教授认为语言研究不能因循守旧,必须要创新,他指出创新就是理论、方法或内容上的突破。谢教授强调研究者应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指把复杂的语言现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清楚;“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指研究者对语言现象的研究一定要有深度,不能浮于表面而不窥其本质。
交叉意识。谢教授指出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关系越来紧密,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语言问题,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和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随后,他又以自己借鉴传播学“显著事件”概念解决语言学问题为例,向同学们讲解了学科交叉对语言研究的重要作用。
时代意识。谢教授指出时代意识就是服务意识,学术研究一定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他认为语言研究应该与国家发展、时代需求结合起来,在语言科技、语言教育、语言经济、语言治理、语言战略等新兴研究领域开辟语言应用研究的新路径。针对语言研究如何贴近国家需求,谢教授认为研究者应该以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课题立项为学术风向标,紧跟时代的步伐。
谢教授清晰的逻辑论证使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给予了现场听众很大启发。在会后提问环节,与会员工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见解独到而又引人深思的问题,得到了谢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整场讲座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撰稿人:郇国庆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2020-11-06 10:53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