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院融媒体实验班前往汨罗参观学习

11月15日,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验班2019级、2020级全体同学前往汨罗进行参观学习。

上午,同学们参观汨罗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历史。他介绍到,在当今媒体大变革的背景下,汨罗人民广播电视台完成了节目的改版升级,基本形成以资讯、娱乐、生活类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架构。

在融媒体中心的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新闻,工作人员给同学们现场操作并详细介绍了作为“神经中枢”的指挥大屏,新闻编辑可以通过大屏与前方记者进行连线。作为一个可视化的定位系统,

2Z3A1317

编辑者可以清楚地从大屏得到“掌上汨罗”的运行数据、浏览量等信息,经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网上热点新闻信息进行一键转载和报题,生成自己的选题,形成一条流程化的新闻采编工作生产线。

汨罗市融媒体中心注重平台的服务意识,提出中心的建设就是为党委政府和老百姓服务的,其核心任务是媒体服务,还可以加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要实现在数据共享的技术层面的价值管理方式。同学们对中心提出的服务意识深有感触,纷纷表示应当投身新时代媒体发展实践,利用所学知识为融合发展添砖加瓦。

参观完汨罗市融媒体中心,访问队伍来到了汨罗市屈子文化园,参观的第一站是屈子祠。屈子祠内陈列了丰富详实的有关屈原生平的图文材料,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坎坷而又不凡的一生。在讲解人员的介绍下,同学们对屈原的生平经历和诗歌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屈子祠还向同学们展示了屈子文化在今天的发展以及产生的一系列重要影响。屈子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信仰与习俗,还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走向世界,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通过参观屈子祠,同学们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也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高尚精神而深深动容。

紧接着队伍来到了屈子书院。迎着刻有“万古楚骚”的大门,拾阶而上。“屈子书院”匾额映入眼帘,对联“宏开华夏诗歌史,独立东皇太乙前”赫然显在柱子上,同学们驻足门前观摩对联,似乎思忖着屈原的生平与《离骚》《九歌》等作品。

步入大院是求索堂,最引人注目的是设计在墙面上的木雕画。这些木雕画或展现屈原的政治经历,或展现屈原的作品意象,美轮美奂、古色古香,同学们驻足在雕画前流连往返。

解说员讲解了屈子书院的来历,原来屈子书院创建于北宋年间,曾称汨罗书院、清烈书院、屈原书院等。新建的屈子书院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常青院士领衔设计,得到国内众多大学和组织的协助。参观屈子书院,同学们对屈原一心爱国、深思高举的思想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屈子的崇敬油然而生。

下午,同学们继续来到任弼时故居进行参观。任弼时纪念馆1200平方米展厅内的《任弼时生平业绩陈列》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陈展手段,精心设计和布置了560余件(幅)任弼时同志生平实物和图片,分六个专题充分展示了弼时同志在建团、建党、建军和建国四个方面的丰功伟绩,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整个任弼时纪念馆以磅礴的气势浓缩了一代伟人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再现了开国元勋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采。在了解了任弼时同志的生平和事迹之后,同学们感悟到:要坚定学习先辈的精神品质,在未来的强国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深入汨罗县融媒体中心进行了学习和实践,而且也进一步了解了汨罗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耀眼夺目的红色精神。同学们从此次汨罗之行中获取新知,升华思想,今后将更加坚定信念,努力成为新时代媒体人,传承红色精神,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脚踏实地,不断创新。

(撰稿:张艺馨、黄心怡   摄影:黄心怡)

2020-11-18 08:59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