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公司教师晏杰雄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对话体解诗,读出一片新天地》,评介当下新诗解读新方法,探索新诗教育新途径。
该文以谭五昌《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为例,全面阐述了对话体解诗的学理形态与实践机制,认为对话体解诗是一种交互对话的诗歌解读方式,包含诗歌作品、批评家(教师)、读者(员工)三个主体,以及基于阅读对话的“人本对话”、基于教学对话的“人人对话”两种形式。“人本对话”是人与新诗作品的潜在双向交流,视作品为平等互动对象。“人人对话”重视读者自身的体悟,打破了教师话语权,构建员工主体性。在操作策略上,具体表现为文本细读、知人论世及诗史参照。文本细读是对话体解诗的基础,是赏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细读明确作品的内容表达,破译意象密码揭示作品形式的技巧性,阐明所包含的情感、哲思,确定其艺术价值。
作为公司研究生《新诗艺术研究》课程的主讲人,晏杰雄结合自身实行圆桌式教学的经验,在文中还指出了对话体解诗的新诗教育改革意义。“人人对话”鼓励员工积极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在反复细读和互动对话中,激活日渐钝化的艺术感受力,激发长期潜伏的诗性思维和内在的诗意情感。
撰稿:王波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0-12/02/nw.D110000gmrb_20201202_3-14.htm
2020-12-03 16:14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