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郭娟女士应邀来公司讲学

2020年12月2日晚7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新文学史料》主编郭娟老师应邀为公司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线上讲座,主题为《汪曾祺小说中的“百工坊”》。本场讲座由威廉williamhill体育中文系王攸欣教授主持。

作为新版《汪曾祺全集》出版项目主持人,郭娟老师首先介绍了新版《全集》的亮点:一是收文最多,内容最全,与北师大版《汪曾祺全集》相比,增收了多篇小说、散文、诗歌、剧作等;二是资料翔实,每篇皆有题注,详细说明了作品原载何刊、收入何集、有无改动;三是校勘严谨,花费大量功夫寻找原始底稿,力求反映现作家创作的原生态,为研究者提供坚实的文本基础。

巡览汪曾祺所有小说作品,郭老师发现,他对五行八作的手艺、匠人格外关注,堪称其小说内容上的一大特色。郭老师指出,汪曾祺的“百工坊”书写源自他的三段经历:一是故乡高邮的童年生活,那里的风物人情构成其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质,各类技艺工坊自然也不例外;二是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真正到了底层,了解到了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接触到最艰辛的农活;三是结束长达三年的“流放”生活后,他调任北京京剧团专职编剧,接触到许多从艺者。

郭老师指出,在汪曾祺的小说世界中,主角是五行八作中身怀绝技的人们。他以温润的目光轻轻地一一抚过他们,心怀悲悯与敬意。如小说《祁茂顺》不仅关注到糊烧活——这一即将消失的行当,更表现了小人物祁茂顺与没落贵族“四贝勒”相互扶持的情谊;《异秉》不仅清清楚楚地展示了过去的药店是如何经营的,更写活了保全堂中王二、陈相公等几个人物;写得最传神的当属《鸡鸭名家》,将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提升到艺术家的高度。60年代初的三篇小说《羊舍一夕》《王全》《看水》,则将对技艺人的尊敬转化为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劳动能手的赞美。

郭老师认为,汪曾祺是一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不仅指向其小说中温暖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是对其小说艺术特色的褒奖。汪曾祺深受老师沈从文的影响,经由他又受到周作人、废名这一脉新文学源流的浸染。“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是他写给老师沈从文的生日贺联,也是对他个人的真实写照。他将生命附丽在美的事物上,使灵魂得到安放。

最后,郭老师强调,汪曾祺将五行八作中向来被忽视轻贱的能工巧匠提升到艺术家的境界,把技艺上升到艺术层面,体现出他对底层的关注,呈现出浓厚的平民意识,继承了五四文学以来平民文学的传统。

会后,讲座主持人王攸欣老师指出,汪曾祺在小说中有意识地将底层人物之间的激烈竞争写得隐约,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手艺获得个人价值,故意隐去了生活的某种残酷性。文本与作家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作家特殊的文员工存。这种干净、清新、与众不同的文本表现方式,正是汪曾祺生存状态的真实显现。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得到了郭老师耐心细致的解答。整场讲座中,郭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给所有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威廉williamhill体育文20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邹诗雨)

2020-12-04 08:18

编辑:鞠鹤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